Ø **病因相对明确的肿瘤
持续高危型HPV感染
Ø **可早期发现和预防的肿瘤
从HPV感染到宫颈癌,一般需要10~20年
人乳头瘤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是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该病毒只侵犯人类,对其它动物无致病性。
宫颈癌发病现状
宫颈癌是全球第二大妇科恶性肿瘤,仅次于乳腺癌,中国是世界上的宫颈癌高发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每年有15万宫颈癌新发病例,约有10万名妇女死于宫颈癌。中国的宫颈癌病例呈低龄化趋势,且早期病例的比例逐渐升高。
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病率的关系
HPV与宫颈癌
宫颈癌是目前所有癌症中**病因明确且可以彻底根除的癌症。有报道显示,宫颈癌前病变的治愈率高达98%,有效的早期筛查及恰当的干预,能阻断其向宫颈癌发展。有研究表明,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的主要病因,低危型HPV感染可引起男女生殖道湿疣,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可能发展成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而HPV检测可以有效地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所以HPV的早期筛查是十分重要的。
高危与低危HPV病毒型别
根据HPV 病毒的流行病学和生物学特征,其可分为高危型HPV和低危型HPV,前者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等型别,与上皮内瘤变有关,尤其是HPV16和18型,并有潜在进展为浸润性癌( 如宫颈癌等)的可能;后者包括HPV6、11、42、43、44等型别,与良性增生性病变有关,如寻常疣、尖锐湿疣等。HPV的基因分型检测对宫颈癌筛查、流行病学调查及疫苗研发策略等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检测宫颈癌?
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检测手段随着时间推移也在不断发展,主要从细胞学、组织学和病毒核酸分子等三个层面进行检测。
检测技术 | 临床应用 | 技术优势 |
荧光定量PCR | 以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为平台,在全封闭反应体系中实现对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核酸片段进行同步扩增与检测 | ●操作简便、快速、可定量; ●灵敏度高,能进行早期诊断; ●在全封闭体系中进行,特异性强、有效控制污染; |
液基薄层 细胞学检查 (TCT) | 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一种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技术, TCT宫颈防癌筛查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为100% | ●同时还能发现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衣原体等 ●与传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 |
细胞DNA倍体定量 分析 | 根据细胞DNA含量改变做出客观判断,肿瘤早期细胞在分子水平上发生碱基对改变时,即能测定其核内DNA的含量,较好地发现恶性增殖的肿瘤细胞。异倍体细胞越多,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越低,恶性程度越高。 | ●完全量化,客观诊断,避免人为因素; ●超早期诊断,比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要早期发现癌前病变; ●自动化程度高,**度,可靠性和重复性好。 |
新一代杂交 捕获技术 | 联合应用高效液相杂交方法和敏感的化学发光信号扩增系统,对引起宫颈癌的14种高危型HPV进行检测,对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高风险人群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全长探针,避免因部分区域片段变异或缺失造成的假阴性; ●无需基因扩增,避免因扩增灵敏度过高造成的假阳性; ●无需核酸提取,避免因提取效率不一致造成的重复性差; ●比**代更可靠,其检测低限为HPV DNA 0.2~1.0ng/L。 |
联合应用细胞学、组织学和病毒核酸分子等多种检测方法可增加筛查结果的敏感性。
国外权威机构对于HPV检测用于宫颈癌筛查的推荐
美国指南——ASCCP美国阴道镜宫颈癌病理协会
HPV分型检测的临床意义
用于宫颈癌筛查,更好地判断宫颈病变风险
1.同一高危型HPV持续感染风险更高
2.不同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处理方法不同
可筛查延长3-5年,极大降低筛查成本,减轻受检者的负担
指导HPV疫苗的使用,明确受检者感染何种 HPV、结合临床手段及时发现中高度癌前病变并进行处理,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适应人群
有过性生活的女性
未处于妊娠期
未做过子宫全切除
未进行盆腔放射治疗手术
样本要求
样本类型 | 采集方法 | 样本保存 |
子宫颈脱落细胞样本 | 由专业妇科医生以常规方法采集子宫颈脱落细胞,置于样本保存液中 | 室温保存2周; 2-8℃保存1个月; |
服务优势
结果可靠:检测灵敏度>95%,极少漏诊
早期预警:分子层面检测,*早期预警宫颈癌
全面分型:可涵盖99%以上与宫颈癌发生相关的HPV型
检测流程
知情同意→样本采集→基因检测→出具报告→专家解读
|